伊莉討論區

標題: [別緊張!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會是常態但不會有失速風險] [路透社] [2019-09-19] [打印本頁]

作者: a-silver    時間: 2019-9-20 07:01 PM     標題: [別緊張!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會是常態但不會有失速風險] [路透社] [2019-09-19]


當中國8月經濟資料疲弱地超出市場預期,當持續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摩擦以潤物細無聲方式影響著中國經濟,並讓結構轉型期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期,而GDP增速破6或許只是時間問題,而經濟結構調整中“去房產化”無疑是一個重要內容。

這或許會成為習慣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海外投資人和研究機構看空中國的理由。但在專家們眼裡,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只是順應內外因素和經濟週期的正常減速,但並不會失速,防患於未然的“六穩”政策仍會是未來宏觀調控的主旋律。

而在決策層宏觀調控經濟的彈藥庫中,除了傳統財政、貨幣政策等手段外,不可否認,行政手段調控經濟的能力也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儘管這可能會招致某些“制度性弊端更加固化”的批評。

“中國經濟在前40年體量快速擴大基礎上從高速度型轉向高品質型,勢必換擋減速,這個減速趨勢還會延續一段時間,但中國經濟這輛快車不會脫軌,不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即使“十四五”(2021-2025年)GDP增速‘破6’在5.5%左右,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速排序中最快的,並不存在經濟失速風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稱。

如果翻看近期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報告,也不難發現對中國經濟減速的判斷已成為一種共識。只是在這種共識下,雖然對中國經濟持續下行普遍有預期,是繼續採取大水漫灌的老方法,還是運用創新改革的新路子的討論不絕於耳,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時,如何保持定力選擇何種政策,更考驗決策者的智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期主持召開深改委第十次會議上強調,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前期重點是夯基壘台、立柱架梁,中期重點在全面推進、積厚成勢,現在要把著力點放到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來,鞏固和深化這些年來在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官方各種成果宣傳中不乏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最新發佈的報告就指出,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是新中國70年經濟工作正反兩方面經驗的深刻總結。

“新中國70年歷史充分證明,推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必須尊重客觀規律,積極而又穩步前進。過去一個較長時期,經濟建設中的主要問題是不顧客觀條件,不計效果,急於求成,盲目求快求大,以至於欲速不達,事與願違,付出巨大代價,主觀想快,反而走彎路,延緩了發展進程。”報告稱。

將於10月北京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主要議程包括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也被外界視為將於中國下一步改革謀劃佈局。

**結構調整,去房地產化不能動搖**

眼下中國面臨的內憂外患顯而易見,中美貿易戰久拖未決以及香港亂局持續,似乎都在警示一個問題:當高房價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社會因素時,中國要實現“房住不炒”的調控目標還要多久?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教授、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中美貿易戰的升級堅定了中國去房地產化的決心,這從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的定調可略見一斑,而通過去房地產化將各方面資源聚集拯救和重振世界工廠,更是中國當下現實的宏觀經濟政策選擇。

而最新公佈的房價資料證實,在調控政策不斷收緊之際,中國樓市降溫的跡象愈發明顯。8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同比、環比漲幅均收窄,房價升降城市此消彼長,其中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價格逾一年來首現同比下跌,意味著傳統的“金九銀十”樓市旺季恐怕難再現。

在中共十九大會議上,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房住不炒”時,會場響起長達數分鐘的掌聲。眼下,在美國極限施壓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中國再次重申“不以房地產刺激經濟”,也突現了中國要擺脫房地產綁架經濟的決心。

“房地產以穩字為主,以時間換空間,房地產經過這幾年去庫存相對穩定,價也不漲,滿足剛需轉換的需求,居民收入慢慢增長,房價基本穩定,但也不能出現大幅下跌,關鍵是社會預期不好,房價穩定是穩預期的關鍵變數。特別是貨幣政策,不能再讓資金流入房地產。”在談及房地產問題時陳東琪作出上述表態。

的確,當通過炒房一夜暴富成為歷史,當金融掮客在金融整治下紛紛離場,大量附庸于金融地產資本的仲介類“企業”紛紛破產;當反腐利劍高舉,大量依託於腐敗的高檔消費類和政府服務類企業紛紛關門;大量依託於之前天量貨幣的“虛假創新”和低效重複的科技和工業企業將被淘汰,難免會誤傷到一部分實體經濟並導致經濟增速下滑,這或許就是中國改革反腐路上要承受的代價。

**耐的住寂寞方能迎來花開**

對於走過70年歷程的中國而言,改革開放的歷史只有40多年。在經歷了前期的高速增長後,當資源、人力成本以及諸多內外部因素制約下,中國經濟步入調整轉折亦是順理成章。

在中國重振製造業的大方向下,劉煜輝認為,中國在去房地產化重新配置資源的過程並不意味著會跟新的產業形成無縫對接,而前期形成的無效資產也會在調整的過程中淘汰,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也意味著風險有個釋放的過程,就是經濟上的陣痛,經濟增長適度放緩在一定階段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提出三個轉變,即“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今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國慶前夕,習近平再次來到河南考察時指出,“一定要把我國製造業搞上去”,要“靠創新驅動來實現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中央下定這個決心的背後,意味著上層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建立了足夠的心理準備。而這個陣痛期長短取決於配套的改革政策的有效執行力度,有破有立,如果立的時間很長,陣痛期就會很長。”劉煜輝稱。

中國今年確定GDP增長目標是6-6.5%,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2%,這是自1992年有紀錄以來的季度GDP最低值;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3%。

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看來,中國經歷了很長一段物質匱乏的時代,因此重視生產大量投物而忽視了對人的投入。但現在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無論是經濟體量還是外部環境,中國需要將宏觀調控的思路從“物”轉向對“人”的投入。

“這不是說要給大家發錢,而是政策的重心都要體現在以人為本的根本上,增加對人力資本建設的投入,中國經濟高品質的發展歸根到底都體現在以人為中心,增加教育投入,職業技術培訓等等,只要不導致大量失業經濟增速慢一些又有何妨?”劉尚希稱,這會是一個複雜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定力,更要耐的住寂寞。

曾擔任過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就指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宜內治而非延續擴張政策,不能片面依靠擴大投資,依靠房地產,也不能一直擴張財政,而應堅定實行供給側改革,讓市場在組合生產要素中發揮主導作用。

他認為,要確實把資金從房地產市場或者其他的資本市場趕出來,讓它進入實體經濟,決不允許資金脫實向虛。還要大力扶持發展民營經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我相信,按上述路徑,經過幾年努力,類似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高增長 、低通脹、低失業率的新經濟時代一定會到來。”賀鏗稱。(完)

作者: smile95    時間: 2019-9-21 03:32 PM

中國大陸制度不同 很難從內部探聽消息
作者: kinpplin    時間: 2019-9-28 10:44 AM

共產國家公布的消息要參考就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4.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